防範性暴力與佛教倫理:致東國大學佛教學系的公開信
尊敬的東國大學佛教學系各位教授:
願您身心安康,常懷正念。
作為佛法的傳道者與守護者,您們的教學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個人成長,也塑造著整個大學的倫理氛圍。東國大學作為一所以佛教理念為建校根基的高等學府,賦予了您們特殊的道義責任,以身示範地實踐「不殺 」、「慈悲 」、「正語 」與「正行 」等教義,不僅在講堂之中,也應落實於學校的制度與結構之中。
因此,我們懷著深切的憂慮,特此致函,關注東國大學在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的問題,尤其是在數字影像內容研究生院 (Graduate School of Digital Image and Contents),根據貴校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所有教授皆為男性:
👉 https://www.dongguk.edu/eng/dandae/122#
這並非單純的「統計數據」,而是反映出深層次的結構性風險,也正是美國《教育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所旨在解決的核心問題。諸位教授必然明白:
- 男性教授與女性學生之間的權力關係,極易滑向不平等、壓迫甚至形成性暴力事件的互動模式;
- 該研究生院的課程內容與韓國娛樂產業緊密相關,尤其是與Sidus FNH 公司在同一棟教學樓內辦公,卻缺乏防範性侵害的制度保護與性別代表性;
- 女性教職人員的全面缺席,意味著學生在面對性暴力困擾時,失去了舉報渠道、情感支持與安全傾訴的通道。
從佛教倫理角度及國際教育性暴力防範標準(如Title IX)看,這些現象與佛教義理及現代教育理念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
一所秉持「八正道」與菩薩戒精神,尤其強調「拔苦予樂」使命的佛教大學,如何能容忍一個可能使女性學生面臨性暴力、性侵害與職場脅迫風險的結構性環境?這恰恰是Title IX法案在教育環境中所試圖防止的狀況。
我們以誠摯的心發問:
- 貴系如何從佛教核心價值觀的角度以及Title IX所體現的防範性暴力精神解讀在此問題上的「沉默」與「未行動」?
- 教內是否有過關於「東國大學建校理念」、「國際性暴力防範法律標準」與「現實性別結構」之間矛盾的討論?
- 作為大學的倫理核心所在,佛教學系是否願意在全校範圍內發起或支持一場既符合佛教倫理又達到防範性虐待與性暴力的Title IX同等保護水平的改革?
我們的提問,並非對立,而是希望與貴系一同探討,共同踐行佛教倫理中關於「慈悲」、「勇氣」與「正義」的更高使命,同時尊重規範東國大學國際合作關係的法律標準。
本公開信已同步抄送國際事務處及其他相關部門,旨在以佛教精神及防範教育環境中性暴力的國際標準為基石,開啟一場全校層面的倫理對話與制度反思 。